跳至主要內容

我的GTD理念与实践

PJW原创...大约 5 分钟每周思考GTD工具&效率

最近想改善一下自己的待办处理流程,于是又开始折腾GTD,即Get Things Done,把事情做完

稍微搜索一下GTD,就能找到各式各样的方法论和工具,与之同屏出现的还有「效率」「个人成长」「自我管理」等等词语,让我有种如果要精进自己,就得掌握GTD的感觉

在滴答清单中实践 GTD | 帮助中心 - 滴答清单open in new window 中有更为详细的步骤,不过在我眼里,GTD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论,更是一种理念:

让待办事项更有条理地被完成。它包含着一系列相关动作:新增一项待办,附加各种属性,在完成的时候打上勾

但从我目前的体验和对旁人的观察,有无依据GTD的理念做事,其实都不影响一个人的正常生活

  • 该做的事情,例如工作上的任务,不管有没有列出来,都会被外部push去做
  • 想做的事情,例如读书、学习、写作,即便列出来了,不想做的时候,还是会选择拖延

完全不会因为没有把todo列出来就不去做,也不会因为把todo列出来就一定去做。磨刀不误砍柴工,最重要的还是砍柴,而不是磨刀,过分追求效率反倒容易陷入「效率成瘾」,见年度征文 | 我是如何艰难地克服「效率成瘾」的? - 少数派open in new window

简而言之,在我眼里,GTD并不能让我更高效地去做必做之事,也不会让我不再拖延

GTD的价值在于备忘

既不能提高做事效率,又不能克服拖延,那GTD有何用?

在我眼中,GTD的价值在于备忘,它本质上只是一些待办任务,提醒我有这么一件事情要去做。它可以

  • 早晨起床时,在我不知道今天要做啥的时候,有相应的选择
  • 遇到突发事项或者有新的“三分钟热度”想法时,可以和当前正在做的事情进行一个优先级排序

相信大家都清理过杂物,过程中总能发现一些尘封已久的物品。我们的注意力总是在离我们最近的事物中,时间上是刚用完的电子产品,空间上是触手可及的水杯,那些不常用又不在眼前的东西,自然而然就被遗忘。

待办也一样,我们的注意力和优先级排序,往往不是根据事情的重要性,而是看哪样离我们最近,例如工作中,常常会放下手头正在做的任务,去处理当面找过来的问题。如果当前任务只是延误了下还好,但如果某些任务没被记录下来,因为看不见,很容易就会忘记了

所以,如果没有统一收集这些待办,疲于应付当前事项,那些想做的事情可能因为一直看不到,就再也不会去做了。

这就是我所理解的GTD的核心价值——备忘,同时因为有记录,得以比较优先级

如何更有条理的完成待办

把待办记录下来,接着就是要去完成它

  • 有些事项简单到可以几分钟搞定
  • 有些事项复杂到可以拆分成几个小任务,甚至还要跨几天甚至更长的周期
  • 有些事项的执行需要依赖各种条件
  • ……

以上的一切考虑,其实都是在进行「分类」,这也是各类GTD方法论的不同之处所在

  • 譬如四象限,将事情依据重要程度、紧急程度进行划分
  • 譬如精力,将事情依据耗费精力的多少进行划分
  • 譬如时长,讲事情依据占用时间的多少进行划分

各种教导如何更有条理地处理待办,其实都是在「分类」上做动作,而且目前还没有出现一统天下的方法论,说明「分类」本身就不好做,不管怎么分都无法满足所有的需求。再加上「分类」这件事本身就是有成本的,可能我给任务附加上属性的复杂度比这件事本身更大

所以我总在想,能不能不分类,即:我就只有一份清单,里面列满待办,附上一些简单的属性就直接开干。而且一旦进行了分类,就会下意识对任务进行挑选,与其挑来挑去,不如就粗暴地按照「后进先出」,逐个击破,如果发现该项任务暂时无法处理,直接拖拽到后面,这也是待办列表最基础的模样

我的实践

以上则是我当前的GTD理念,纯粹备忘+无脑执行,遇到大一点的事项,就拆分成多个子任务。因为需求足够简单,常见的清单工具,都可以胜任。

目前在用的是「滴答清单」,所有任务都放到「收集箱」里,通过「标签」增加属性。最主要的是「专注」功能,或者说番茄计时/正计时功能,可以辅助记录我处理某项事情所耗费的时间

理念随时会变,持续迭代,持续调整

评论
  • 按正序
  • 按倒序
  • 按热度
Powered by Waline v2.15.5